作者:白飒

巴厘岛中国情侣命案有了新消息,印尼警方说是男方杀了女方后用啤酒瓶“自杀”。调查结果公布了,中国网民却纷纷喊:“不信!”

其中最大的疑点,是男方死前在酒店房外挣扎了20分钟,疑似在求救,所以很难让人相信男性死者是自杀。

从正常逻辑来说,自杀了就自杀了,为什么还要拼命爬到房间外面求救?讲不通。

另外男性死者身上有多处伤口,正如有些网友所说,一般来说自杀都是直接割腕或者割脖子,怎么身上到处是伤?

这些疑问都挂在人们的心头,得不到解答。印尼警方的调查结论,也远远不能回答大家的这些质疑。

两名死者此前的合影

这几天跟朋友们聊这个事情,大家基本都很难相信这个事情是“自杀”——女的死在浴缸,男的一身血挣扎着死在走廊,怎么看都不像是“自杀”,而像是凶案现场。有朋友说,只能说这是“东南亚式自杀”。

之所以在柬埔寨的朋友们也都特别关注这个事儿,是因为死者跟柬埔寨有些关联。除了媒体上报道的去年8月两人曾经来过柬埔寨,还有一辆金边牌照的劳斯莱斯以外,坊间传闻近两个月前他们还来过柬埔寨,甚至还有说法是柬埔寨的大佬请人在巴厘岛把人干掉。但我认为这个说法不成立,因为如果柬埔寨这边想动他,直接在这边动手更方便,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巴厘岛出手?人毕竟是死在印尼,不是柬埔寨。

在柬埔寨的华人圈子里,“自杀”这个词也有着特别的含义。

最初是许多像巴厘岛的案子一样看起来是谋杀的案件,本地警方都是以“自杀”定性,让人难以信服。后来形成了惯性,只要有中国人死亡的案件出来,大家都觉得警察又要以“自杀”来结案了。只是这个结论,很少有人相信。

2018年到2019年的时候,在柬埔寨发生的中国人恶性死亡事件不少。西港街头的爆头案件让人记忆犹新,被称为“爆头港”;那时候“跳楼自杀”最多的还是在波贝,于是被称为“跳楼贝”。

到后面,“918”禁赌令后许多网投公司撤离,波贝安静了一阵儿,不太有“跳楼自杀”的事儿了。但疫情后,网投转为园区模式大行其道,西港繁荣昌盛,“跳楼自杀”又起来了,“跳楼港”的名头也跟着起来。去年今年不少网投公司转战金边,“跳楼自杀”在金边、木牌也不鲜见。

其实在柬华人都知道,“跳楼自杀”未必是自杀,更未必是“跳楼”。所以媒体在报道这种事件的时候一般也都使用“坠楼”这个比较中性的词。自己主动“跳楼”也是“坠楼”,被人推下去也是“坠楼”。“坠楼”这个口语里基本很少用的词,现在成了万金油。

最近两个月,西港LZ公寓就接连发生了两起“坠楼案”。3月的19号,这个公寓有一名中国男子坠楼身亡。这个月的1号,再有一名男子在那里坠楼身亡

3月19日坠楼的男子

这两起案子,又都是“自杀”吗?

本文为读者投稿

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跳至内容